懷孕期間可以洗牙嗎?孕婦洗牙 及口腔護理4大須知一文看清

3 月 20, 2025 | 一般牙科

懷孕期間可以洗牙嗎?

懷孕期間很多東西都需要注意,準媽媽可能會問這段期間可以洗牙嗎?懷孕期間口腔清潔要注意什麼?本文整理了 孕婦洗牙 及口腔護理的相關資訊及注意事項,幫助各位準媽 媽 們減少蛀牙與牙齦腫脹等問題的風險!

孕期容易遇到的牙齒問題與風險

懷孕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,但很多準媽媽會容易忽略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。事實上,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會影響牙齒和牙齦的健康,甚至增加罹患牙齦炎、蛀牙和牙齒敏感的風險。

孕期容易遇到的牙齒問題與風險

妊娠期牙齦炎

懷孕期間孕婦的荷爾蒙分泌會有所改變(特別是雌激素和黃體素),容易對牙菌膜中的細菌所分泌的毒素產生過敏反應,變得紅腫和容易出血,這現象稱為「妊娠期牙齦炎」。

雖然懷孕本身不會直接引致牙齦(牙肉)發炎,但如果沒徹底清潔口腔,炎症可能會加重。

常見症狀包括牙齦紅腫發炎、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出血、出現口臭等,如果未及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牙周病,甚至影響胎兒健康。

牙齒敏感

懷孕期間孕婦可能偏吃甜酸食物或容易嘔吐,這些酸性東西會侵蝕牙齒的琺瑯質,使內層象牙質暴露,導致牙齒敏感。

例如吃冷、熱、甜、酸的食物時,牙齒出現短暫、輕微的刺痛感;或刷牙或使用牙線時,牙齒容易感到不適。

蛀牙

婦女懷孕時的胃口可能會改變,特別是對甜食的需求增加,加上進食次數變多,容易讓牙菌膜堆積。孕吐的酸性胃液也會腐蝕琺瑯質,使 牙齒可能更容易受到細菌侵蝕而蛀牙

懷孕可以洗牙嗎?孕婦洗牙的好處

很多準媽媽對於洗牙會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有疑慮。但其實定期洗牙不僅是安全的,還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,能幫助你在孕期維持健康的牙齒與牙齦,保護母嬰健康!

孕婦洗牙的好處

預防妊娠性牙齦炎

透過專業洗牙徹底清除牙菌膜與牙結石,能有效減少牙齦炎發生的機會,降低牙齦紅腫與出血的風險。

減少牙周病風險,降低早產可能性

研究顯示,嚴重的牙周病可能與早產和低體重兒有關。因此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有助於確保胎兒健康發育。

減少口臭問題

牙菌膜和牙結石是口臭的主要來源,洗牙可以清除這些細菌,保持口氣清新,讓媽媽們在孕期更有自信。

減少蛀牙與牙齒敏感

定期洗牙能去除牙菌膜和牙結石,降低蛀牙風險,也能保護琺瑯質,減少牙齒敏感的不適感。

孕婦洗牙3大重點你要知

懷孕後除了孕吐、水腫,很多準媽媽還會發現自己的牙齦變得紅腫和容易流血,甚至覺得牙齒特別敏感。這些狀況其實都是因為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影響了牙齦,讓它對細菌特別敏感。一起來看看關於孕婦洗牙的重點:

懷孕洗牙幾個月最安全?

懷孕的三個時期,對於 洗牙的影響也不太一樣。

第一孕期(懷孕1至3個月)應盡量避免牙科治療,如果沒有嚴重問題,建議等到第二孕期再進行洗牙,以降低孕吐或不適的影響。

第二孕期(懷孕4至6個月)是最佳的洗牙、補牙時間,因為這時的胎盤已較穩定,孕婦的不適感較少,是最適合進行口腔治療的階段。

第三孕期(懷孕7至9個月)可接受治療但需注意姿勢,因為胎兒體積增大,孕婦長時間仰躺可能壓迫血管,影響血液循環。建議先與牙科醫生討論合適的姿勢與洗牙方式。

要避開X光檢查與麻醉?

很多人聽到「X 光檢查」或「麻醉」就開始緊張,擔心會影響寶寶。其實一般洗牙根本不需要 x光,也不需要麻醉,所以完全不用擔心。

如果真的需要照X光來診斷蛀牙或牙周問題,現在的牙科診所大多使用低 輻射數碼X光,而且會提供鉛衣來保護腹部,讓胎兒不會受到影響。

如果牙齒狀況嚴重,需要接受口腔治療,牙醫也會選擇對孕婦、胎兒都安全的局部麻醉劑,如利多卡因(Lidocaine)。不過要避免含腎上腺素的麻醉劑,因為它可能會影響血壓與子宮收縮,對孕婦來說風險比較高。

溫和清潔 vs 深層洗牙

一般來說,孕婦只需要做普通的溫和清潔(超聲波洗牙),主要是清除牙菌膜和牙結石,減少牙齦炎的發生。這種洗牙過程很簡單,而且不會影響寶寶。

但如果牙周病比較嚴重要做深層洗牙(牙周治療),這種治療可能會需要局部麻醉,因為它是針對牙齦下方的細菌和牙結石進行清潔。如果醫生建議這麼做,一定要和牙醫好好討論,看看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。

懷孕期間的口腔護理

懷孕期間的口腔護理

飲食建議

很多孕婦喜歡吃甜或酸的食物,但這些東西容易讓細菌滋生,蛀牙或牙齒敏感的機會就可能增加。

建議多補充鈣 質和維生素,例如牛奶、芝士、杏仁、綠葉蔬菜,幫助維持牙齒健康。少吃一點碳酸飲料、糖果、蛋糕這些甜食,減少蛀牙風險。

口腔衛生習慣

每天早晚都要用軟毛牙刷和氟化物牙膏刷牙,飯後也可以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,幫助清潔口腔。

牙線也很重要,可以幫助清理牙縫,避免牙菌膜堆積。如果覺得牙齒容易敏感,可以選擇溫和的抗敏感牙膏,降低不適感。

口腔檢查

孕前就要做好牙科治療,如 根管治療拔除智慧齒等,為即將誕生的寶寶奠定良好牙齒的基礎。

懷孕期間至少檢查牙齒1-2次,以確保口腔健康。若出現牙齦紅腫、出血或疼痛,應及早就醫,避免影響孕婦與胎兒的健康。

常見問題

如何減少孕吐對牙齒的傷害?

孕吐的時候,胃酸會進到口腔,長期下來會慢慢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,讓牙齒變得更敏感,甚至增加蛀牙風險。

很多人孕吐後會想立刻刷牙,但這樣反而會讓胃酸更快磨損琺瑯質。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漱口,等30分鐘後再刷牙,這樣可以減少對牙齒的傷害。

孕期如果牙痛可以吃消炎藥或止痛藥?

如果牙齦發炎或牙痛,最好還是先諮詢醫生,不要自己亂吃藥。

如果真的需要止痛藥,可以選擇對乙醯氨基酚,這種藥適量使用對胎兒沒有影響。但如果是「布洛芬」這類藥物,特別是在懷孕後期,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,就應該避免。

至於消炎藥,一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通常被認為對孕婦比較安全,但四環素類抗生素會影響胎兒牙齒發育,可能導致牙齒變色,所以一定要避開。

懷孕期間吃任何藥物前,一定要先問醫生,確保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。

總結

由於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,導致牙齦更容易發炎,蛀牙風險也會提高,所以定期洗牙是確保口腔健康的最佳方式。只要在正確的時間洗牙,並且注意口腔衛生,就能讓自己和寶寶都保持健康。

不要因為懷孕而忽略牙齒的健康,畢竟擁有一口好牙才能讓媽媽吃得開心,寶寶也能更健康地成長!

免責聲明
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

彤心牙科診所

Blog

牙科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