剝牙係咪好痛?點解要剝牙?其實需要拔牙的原因有很多種,包含蛀牙、牙周病、智慧齒問題等,本文就由專業牙科醫生分享脫牙過程及剝牙後的注意事項,為你解答剝牙各類疑惑及小問題!
為什麼需要剝牙?
許多人可能會疑惑,只是小小的蛀牙怎麼會到需要進行剝牙的地步呢?當然可以的話,我們會選擇盡量保留牙齒,但難免有些情況下,拔牙就成為不得不的選擇。
牙周病
牙周病是導致拔牙的最常見原因之一,會影響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、牙周韌帶和牙槽骨。
牙周病持續發展的話會導致牙齒出血、牙齦發炎,甚至引起支撐牙齒的骨頭溶解。隨著時間推移,受影響的牙齒可能變得鬆動,無法正常咀嚼。這種情況下,把嚴重牙周病的牙齒除去可能是唯一選擇,以防感染擴散到其他健康牙齒。
蛀牙
雖然早期的蛀牙可以通過填充物或牙冠來治療,但如果蛀牙被忽視或處理不當,可能會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。
如果 蛀牙嚴重程度深入到牙髓,即使進行根管治療也無法治療,嚴重蛀牙到影響牙齒的整體結構時,即使牙齒不再疼痛,也可能無法承受正常的咀嚼壓力,醫生會建議拔除。
牙齒裂縫
牙齒裂縫雖然可能看起來只是小問題,但當出現裂縫時,細菌可能會趁機入侵,引發炎症和感染。
雖然某些裂縫可以通過牙冠或其他修復方法來處理,但如果裂縫延伸到牙根或牙齦線以下,情況就變得複雜了。如果經過多次治療仍 無法修補,或裂縫持續擴大,就會建議拔牙。
智慧齒問題
智慧齒(第三大臼齒)常常因為顎骨空間不足而無法正常生長。
這種情況可能擠壓鄰牙,引發蛀牙或牙周病。有時甚至可能長歪或卡在牙齦下,造成疼痛和感染等嚴重問題。所以即使智慧齒本身沒問題,牙醫也會建議預防性拔除,以避免未來可能要進行更複雜的手術。
其他因素
有時為了改善美觀和功能,例如進行 牙齒矯正治療時,如果口腔空間不足,可能需要拔除一些牙齒以為其他牙齒的移動創造空間。
某些情況下,拔除問題牙齒還可以預防未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例如有 心臟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,拔除有感染風險的牙齒可以降低全身感染的風險。同樣,如果發現牙齒附近有腫瘤或囊腫,拔牙可能是必要的治療步驟。
手術性與非手術性脫牙 區別
拔牙是一項常見的醫療程序,根據牙齒的狀況和位置,可以分為手術性和非手術性兩種方式。
若患者身體有其他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,剝牙前應事先告知醫生,了解是否適合進行拔牙,以確保拔牙過程安全。
手術性拔牙
通常用於處理較為 複雜 的牙齒問題,適用於不能以一般牙科工具簡單地把牙齒整顆拔出來的情況:
當牙齒嚴重 蛀壞或崩裂時、智慧齒阻生或埋在牙齦內、牙齒非常接近神經線、牙齒骨質較脆弱、牙根形狀異常,或是牙槽骨缺乏彈性(常見於老年患者)等,都可能需要以手術 性拔牙進行。
非手術性拔牙
用於較為簡單的案例,適合拔掉大部分正常長出的牙齒:
當牙齒已完全長出且清晰可見,或配合其他牙科治療(箍牙)的情況下,需要為其他牙齒移動創造空間時,這些情況通常可採用非手術性拔牙。
拔牙過程
不論是進行手術 性或非手術性的拔牙,牙醫都會先注射局部麻醉藥,使牙齒和周圍口腔組織麻痺。
手術性拔牙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。接著翻起牙齦,並移除部分覆蓋牙齒的牙槽骨,使牙根外露。然後嘗試將牙齒搖鬆,或根據需要將牙齒分割成幾部分逐一取出。
最後清洗傷口並用手術線縫合,確保傷口止血。通常患者需要在一星期後再次覆診,讓牙醫拆線並檢查傷口癒合情況。
非手術性拔牙相對快很多,牙醫會使用專門的牙科工具將牙齒搖鬆,並直接從口腔中取出,恢復時間也較短。
脫牙後處理須知
如果傷口出血不止、過分腫痛、受感染發出異味、流膿等,且持續三數天仍未改善,就要盡快回診向牙醫求助。
極少數情況下,傷口附近的牙齒、口腔軟組織、神經線等口腔組織會在拔牙過程中受損。這時可能就需要轉介給口腔專科及頜面外科醫生處理。
拔牙後注意事項
無論是手術性還是非手術性脫牙,良好的術後護理可以加速恢復並預防併發症。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拔牙後注意事項:
- 保持口腔清潔:小心刷牙,避免直接刷拔牙部位,可以使用溫鹽水輕輕漱口。
- 控制出血:拔牙後24小時內會少量出血是正常的,可以用紗布輕壓傷口以控制出血。
- 減少腫痛:拔牙後的48小時內,可以冰敷或服用牙醫開的抗生素或止痛藥,來幫助減少腫脹和疼痛。
- 飲食注意:選擇軟質、涼爽的食物,避免熱食、辛辣食物和酒精。不要使用吸管,以免影響血塊形成。
- 活動限制:術後48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。72小時內避免吸煙,因為吸煙可能會延緩傷口癒合,增加感染風險。
拔牙價錢
剝牙價錢 會因牙齒的狀況和拔牙的方式而異。建議患者在選擇拔牙時,不要只考慮價格,也要注重醫療品質和自身需求。
- 普通脫牙:約 $600 至 $800 港幣。
- 複雜脫牙:約 $1,200 至 $1,800 港幣之間,但不包括智慧齒的拔除。
- 智慧齒拔除:普通約 $2,000 至 $2,500 港幣;手術性約 $5,000 港幣起,複雜情況可能達到 $6,500 港幣或更高。
常見問題
剝牙痛唔痛?
許多人對剝牙感到恐懼,主要是因為怕痛。但實際上,現代牙科技術的進步已經大大減輕了拔牙過程中的痛感。
拔牙前醫生都會局部麻醉來阻斷疼痛信號,過程中基本上只會感受到輕微的壓力或拉扯感。麻醉效果消退後會感到一些不適或疼痛,但這些疼痛通常透過服用止痛藥物或冰敷等都是可以控制的。
剝牙後的恢復期是多久?
拔牙後的恢復期因人而異,但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
- 即時恢復期(1-2天):這是最關鍵的時期。這階段可能會感到些許疼痛和腫脹,但這些症狀應該逐漸減輕。
- 初步癒合期(3-7天):大部分不適感應該在這個時期消失。傷口開始癒合,但仍需小心護理。
- 完全恢復期(1-2週):對於簡單的拔牙,傷口應該在這個時期基本癒合。但如果是複雜的手術,可能需要更長時間。
剝牙有什麼後遺症嗎?
雖然一般拔牙的風險很低,但少數 個別情況也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後遺症。不過只要遵循術後護理,大多數後遺症都是可以預防或治療的。
- 幹槽症:這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,發生在血塊過早脫落時。症狀包括持續的疼痛和口腔異味。
- 感染:雖然罕見,但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始終存在。症狀可能包括持續的疼痛、發燒和腫脹。
- 鄰近牙齒或神經的損傷:在複雜的拔牙過程中,可能會意外傷及周圍的牙齒或神經。
- 顎關節問題:長時間張口可能導致暫時的顎關節不適。
- 鼻竇問題:上顎後牙的拔除可能影響鼻竇。
總結
雖然保存自然牙齒通常是首選,但某些情況下,剝牙可能是維護整體口腔健康的最佳選擇。無論是手術性還是非手術性拔牙,都是為了解決特定的口腔健康問題。重要的是要與專業的牙科醫生進行充分溝通,了解自己的情況,並遵循術後護理。
記住,及時的預防性護理和定期的牙科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問題,避免不必要的拔牙。
免責聲明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