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至日 10 : 00am – 20 : 00 pm (公眾假期照常營業)

星期一至日 10 : 00am – 20 : 00 pm (公眾假期照常營業)

牙齒鬆動要拔嗎?6大 牙齒鬆動補救方法、原因、預防事項一文看清

9 月 17, 2025 | 一般牙科

牙齒鬆動要拔嗎?

牙齒鬆動不一定要拔掉,需先確認原因與嚴重程度。輕微可透過治療或固定改善,嚴重才可能需拔牙並搭配植牙或假牙恢復功能。

牙齒鬆動要拔嗎?先了解牙齒鬆動的原因

很多人發現牙齒鬆動時,第一反應就是「是否需要拔除?」其實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拔牙,關鍵在於先搞清楚導致牙齒鬆動的原因。

乳牙鬆動是自然現象

對小朋友來說,牙齒鬆動通常是一件正常的事。乳牙到了更換的時間,會因為恆牙逐漸長出而慢慢鬆動,最後自然掉落。這種情況完全不需要緊張,只要保持口腔清潔,等待恆牙萌出即可。

牙齒鬆動的原因

蛀牙、牙周病

成年人最常見的牙齒鬆動原因就是蛀牙和牙周病,這兩種情況如果沒有及早治療,可能會讓牙齒越來越鬆,甚至掉落。

蛀牙如果拖延太久,嚴重破壞牙齒結構會讓牙根支撐不足;而 牙周病會讓牙齦發炎、牙 槽骨吸收,導致牙齒失去穩固的基礎,慢慢變得搖晃,尤其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更為常見。

咬合不正

有些人天生牙齒排列不整齊,或長期咬合不均,會讓某幾顆牙齒承受過大的力量。長期下來,這些牙齒就容易出現鬆動的問題。若再加上夜間磨牙,更會加重牙齒的負擔。

牙齦萎縮

隨著年齡增長,牙齦有可能慢慢退縮,牙根暴露在外,支撐力道下降。牙齒雖然還在,但固定度會減弱而出現鬆動。牙齦萎縮也常見於清潔方式不當,像是長期用力刷牙。

其他因素(外力、年齡等)

車禍意外撞擊、跌倒,甚至咬到太硬的東西,都可能造成支撐牙齒的組織損傷。高齡化也會增加牙周支持組織退化的風險,所以年紀越大,牙齒也更容易發生搖晃。

牙齒鬆動會好嗎?主要看牙齒鬆動的級別

牙齒鬆動能不能恢復,取決於鬆動的 嚴重程度及背後的原因。

輕微牙齒鬆動

如果只是輕微 鬆動,像是外力撞擊後,或是因為牙齦短暫發炎,牙齒會出現紅腫或疼痛,一般透過休養、良好的口腔清潔,再配合適當治療,輕度牙齒鬆動是有機會恢復正常的。

中度牙齒鬆動

牙齒搖晃更明顯,通常代表牙周組織或骨頭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受損。這時候需要專業治療來穩定牙齒,否則單靠自己很難改善。

嚴重牙齒鬆動

當牙齒已經明顯歪斜,甚至在咬東西時會晃動,就屬於嚴重鬆動。通常這代表牙齒周圍支撐已經不足,大多情況下需要考慮拔除,並透過後續療程恢復咀嚼功能。

牙齒鬆動怎麼辦?6大 牙齒鬆動補救方法

牙齒鬆動補救方法

及早 就醫診斷並治療

發現牙齒 鬆動時,最重要的就是盡快讓牙醫檢查,才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。不論原因是牙周病、蛀牙或外力,越早治療,牙齒被保留下來的機會就越高。

配戴牙齒固定器

如果牙齒只是暫時性鬆動,牙醫可能會用牙齒固定器(splint)將鬆動牙齒與鄰近牙齒連結起來,讓它有時間癒合。

深層洗牙(牙根刮治)

如果是牙周病造成的鬆動,就需要透過專業的深層洗牙將牙齦下方的牙菌斑與牙結石清除乾淨,減少發炎,幫助牙齒重新獲得支撐。

杜牙根、牙周手術

若蛀牙嚴重到到造成牙髓炎,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(杜牙根),把感染清除後再做修復。嚴重牙周病則可能要進行翻瓣手術、牙周再生手術改善發炎和骨流失。

補骨手術

當牙槽骨流失嚴重時,牙醫可能會使用骨粉補充骨質或引導骨再生手術,增加牙齒的支持力。

拔牙及後續植牙

如果牙齒已經無法挽救,拔牙就是最後選擇。拔除後可再透過植牙、牙橋或活動假牙的方式來恢復咀嚼和外觀。

如何 預防牙齒 鬆動?這些方法 幫你有效降低風險

牙齒一旦發生鬆動,治療往往需要更多時間和金錢,這時日常保養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
預防牙齒鬆動

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

每天早晚刷牙,搭配使用牙線或牙縫刷、漱口水,能減少細菌堆積,降低牙周病風險。

定期牙科檢查

至少半年檢查一次,可以及早發現 牙齒或牙周問題,避免拖到惡化才處理。

均衡飲食

攝取足夠的鈣質、維生素C和蛋白質,有助維持牙齦與骨骼的健康。同時避免過多含糖飲料或食物,減少蛀牙風險。

避免不良習慣

少咬硬物、避免夜間磨牙、不要用牙齒開瓶蓋,這些小習慣都可能讓牙齒提早受損。

常見問題

牙齒鬆動怎麼固定?

牙齒固定器是常見方式,能把鬆動的牙齒連接到鄰牙,給予支撐。但這只是暫時措施,還是要針對病因治療才有效。

牙齒鬆動吃什麼

在牙齒還沒穩固前,可以多吃軟質、溫和的食物,例如粥、蒸蛋。日常飲食中補充鈣質、維生素D、C,以及Omega-3,有助牙齒與牙周的健康。

牙齒鬆動代表什麼?

對兒童來說可能是換牙的自然現象,但對成年人來說,往往意味著牙周病或其他問題正在發展,需要盡快就醫檢查。

總結

牙齒鬆動不一定要馬上拔掉,重點是先找出原因,並依照鬆動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。從輕微到嚴重,處理方法會有所不同,越早發現越有機會保住牙齒。平時做好清潔、定期做檢查,才是保護 口腔健康的最根本之道。

免責聲明
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

彤心牙科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