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洗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步驟,但很多人洗完牙後會發現牙齦出血,甚至一直流血不止。那為什麼洗牙會流血?出血是正常現象還是口腔出了問題?我們整理了洗牙流血的原因,以及牙齦血塊、發炎相關的注意事項,幫助你找回牙齒健康。
為什麼洗牙會流血?
洗牙能幫助我們清除附著在牙齒表面及縫隙間的牙結石、牙菌斑及染色問題,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,預防蛀牙、牙周病等問題發生。但清洗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牙齦出血,尤其是以下幾種情況:
牙結石過多,牙齦發炎
牙結石長期堆積,會導致牙齦發炎(牙齦炎)。當發炎的牙齦被清除牙石的機器碰觸時,很容易出血。就像皮膚發炎時被刮到,會比較容易破皮流血一樣。
牙周病導致牙齦脆弱
如果牙齦炎沒有及時處理,可能會演變成牙周病。牙周病會讓牙齦變得更脆弱,甚至輕輕一碰就出血。洗牙過程中,牙結石被移除後,牙齦短時間內還沒恢復健康,流血的狀況也會比較明顯。
清潔過程中牙齦受到刺激
洗牙時,超聲波 機頭會震動並噴灑水霧來把牙結石清除,這個過程可能會讓牙齦受到一些機械性刺激,特別是當牙結石卡得比較深,醫生需要稍微用力清除時,出血的機率會更高。
洗牙會傷害牙齒嗎?洗牙流血正常嗎?
很多人擔心洗牙是否會 傷害牙齒琺瑯質,讓牙齒敏感或變脆弱。事實上,洗牙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牙菌斑與牙結石,使牙齒保持健康,並不會破壞牙齒與牙齦。
至於流血問題因人而異,一般健康的牙齦在洗牙的時候,即使沖洗掉牙齦間的牙結石也可能完全不會流血。我們可以從以下兩種情況來判斷是否屬於正常範圍:
正常情況:輕微出血,1-2 天內改善
牙齦本來就有發炎問題,洗牙時可能會 流一點血。但只要出血量不多,通常在一天內減少,兩天後完全停止。這類出血情況就不需太擔心,保持好口腔清潔,牙齦自然就會慢慢恢復。
異常情況:流血時間長、出血量多
如果洗完牙後超過 48 小時還是會大量出血,或 牙齦紅腫情況仍未改善,甚至疼痛感越來越明顯。又或口腔內出現異常血塊,且血塊異常腫大或發出異等情況,可能是牙周病嚴重,或有其他口腔問題,建議立即就醫。
洗牙後一直流血怎麼辦?什麼時候該找 牙醫?
出血超過48小時仍未停止
如果流血時間過長,可能代表牙齦發炎較嚴重,或你的凝血功能比較弱。這時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飲食與口腔清潔方式,並考慮詢問牙醫。
牙齦腫脹、疼痛加劇
正常來說,洗牙後牙齦會有短暫的不適感,但發炎的牙齦通常會於一週內消腫。
如果你發現疼痛越來越嚴重,或者牙齦持續腫脹,這可能代表有細菌感染或其他牙周問題。
血塊異常腫大或發出異味
有時候洗牙後,牙齦會形成小血塊來幫助止血,這是正常的凝血機制。但如果血塊變得特別大,甚至有異味,可能代表傷口沒有癒合良好,建議盡快回診檢查。
洗牙後牙齦血塊是怎麼回事?
有些人在洗牙後會發現牙齦上有暗紅色的血塊,會擔心這是不是異常現象。這通常是身體的自然凝血機制在發揮作用,幫助傷口癒合。
身體自然凝血機制
當牙齦受到刺激或有微小傷口時,身體會啟動凝血反應,讓血液在傷口處形成小血塊,以防止繼續出血。
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,代表你的身體正在修復牙齦的損傷。這些血塊通常會在幾天內自然脫落,不會影響口腔健康。
傷口未完全癒合
如果血塊異常腫大或數天後仍然存在,甚至變得又大又硬,就要特別注意了。這可能與你的牙周健康狀況有關,例如牙齦發炎或牙周病較嚴重的人,癒合速度會比較慢。
如果你經常用舌頭舔血塊、用力漱口或刷牙時碰到血塊,都可能導致血塊脫落,讓傷口再次出血,影響癒合速度。
以下建議的處理方法:
- 不要刻意舔或摳掉血塊,讓它自然脫落。
- 避免用力漱口或吐口水,減少血塊脫落的風險。
- 如果血塊長時間沒有消失,或伴隨疼痛、異味,儘早就醫檢查。
洗牙後牙齦發炎原因
洗牙後有 些人會覺得牙齦有點紅腫或發炎的感覺,甚至很容易因為刺激而流血,例如刷牙或使用牙線,這可能是牙齦對清潔過程的反應。
通常這些症狀會在幾天內改善,但如果發炎狀況嚴重,可能從輕度發炎演變為牙周病,就需要趕緊找出原因並處理,避免需要到拔牙的地步。
細菌感染
洗牙的過程中會去除牙結石和牙菌斑,使牙齦組織會重新暴露在空氣中。如果你洗牙後沒有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,細菌可能會侵入滋生,導致牙齦發炎。特別是牙周病患者,牙齦本來就比較脆弱,清潔後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,引發不適。
過度刺激
洗牙時,牙齦難免會受到機械性的刺激,像是超音波潔牙機的震動、水柱的沖擊,甚至是牙醫的手工具,這些都可能讓牙齦短暫發炎。某些人牙齦特別敏感,對這種刺激的反應會更明顯。
個人體質影響
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牙齦的耐受度也不一樣。有些人天生牙齦較脆弱,或是本身免疫力較低,例如正在感冒、生病、壓力過大、作息不正常等,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牙齦的恢復速度,讓發炎狀況更明顯。
牙齦發炎緩解方法
如果你洗牙後覺得牙 齦有點腫、微微疼痛,甚至發炎,不用太擔心,這是牙齦在適應新的清潔環境。但正確的護理方式能幫助牙齦更快恢復,減少不適感。
溫鹽水漱口
這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。鹽水可以幫助殺菌、減少發炎,同時促進傷口癒合。
用一杯溫水(約250ml)加 1/2 茶匙的鹽,輕輕漱口 30 秒再吐掉。一天可以做 2-3 次,特別是在飯後,有助於減少細菌滋生。
使用漱口水
如果你不喜歡鹽水的味道,可以選擇牙醫推薦的抗菌漱口水,特別是含有氯己定(Chlorhexidine) 成分的,可以有效降低細菌數量,減少發炎。
但要注意這類漱口水通常建議短期使用,長期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口腔菌群失衡。
避免刺激性食物
洗牙後因為原本包覆牙根的牙結石被清除了,牙齦會變得比較敏感。
建議避免食用辛辣、酸性食物(辣椒、麻辣鍋等),可能會刺激發炎部位,加重不適感;過熱食物(熱湯、熱茶)容易讓牙齦敏感,加重發炎;過硬食物(堅果、炸雞等)可能會碰撞牙齦,導致出血或加重腫脹。
這段時間內不妨多吃溫和的食物(如燕麥粥、豆腐、軟飯);富含維生素 C 的水果,有助於牙齦修復;多喝水,幫助口腔維持健康環境。
避免洗 牙後流血的注意事項
正確的刷牙
選擇柔軟刷毛的牙刷,避免過度摩擦牙齦,另外以小範圍打圈的方式刷牙,而不是來回橫刷,這樣可以減少對牙齦的傷害。
牙線使用技巧
使用牙線可以更好清潔牙縫,不過使用牙線時不要用力「鋸」進牙縫,這樣容易割傷牙齦,建議是輕輕滑入牙縫,再貼著牙齒側邊向上刮除牙菌斑。
飲食調整
飲食上也還可以多作調整配合,例如多攝取維生素 C(如奇異果、橙子、草莓),可以幫助我們牙齦的修復;減少高糖食物,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細菌滋生機率。
總結
洗牙後流血是很常見的現象,特別是牙結石多或牙齦本身發炎的人,更容易出血。如果只是輕微流血,其實不必太擔心。平時做好口腔護理,選擇溫和的清潔方式,搭配健康的飲食,每半年定期回診洗牙,才能讓牙齦更強壯!
延伸閱讀:【洗牙】可防蛀 牙、牙周病?定期洗牙幾耐一次?注意事項有哪些?(附最新洗牙價錢+完整流程)
免責聲明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