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齒拔除後還是持續疼痛?小心是乾槽症!乾性齒槽炎最常發生在血凝塊破裂或脫落,讓齒槽骨、神經外露在口腔中。我們整理了乾槽症的相關知識,並教你如何預防、拔牙後如何護理,舒緩不適。
什麼是乾性齒槽炎(乾槽症)?
你有沒有試過剝完牙幾天後,傷口突然變得非常痛,好像比剛剝完還痛?那你可能是遇上了所謂的「乾性齒槽炎」,也叫乾槽症。這種情況雖然不算常見,但一旦發生,真的會讓人痛到懷疑人生。
簡單來說,乾性齒槽炎( Dry Socket )就是牙齒拔掉後,原本應該形成血塊保護傷口,結果血塊沒成功形成,或太快脫落,反而露出白色的骨骼。就像傷口沒結痂,直接見到裡面的肉,那種刺痛感會一直延伸到耳朵、下巴,有些人甚至說比拔牙本身還難受。
乾槽症的成因與發生機率
為什麼會發生乾槽症?其實原因有很多的,最常見的是拔牙後馬上漱口太用力,或是不小心吸煙、喝熱飲,甚至用吸管吸飲料,這些動作都可能讓原本好好的血塊鬆動甚至脫落。
患有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)、免疫低下、女性經期或服用避孕藥的人,也可能因為癒合能力較差、荷爾蒙變化,拔 牙 後更容易發生乾槽症。
不過放心,大多數人拔牙後都能順利癒合,真正遇到乾槽症的比例,大概只有2%~5%,不算太高。
常發生於剝智慧齒後
不少人剝智慧齒後幾天,覺得一開始的腫痛有稍微好轉,卻在第四、五天突然又變得劇痛,這就很可能是乾槽症作祟。
特別是拔下排的阻生智齒,更容易碰到這種情況。因為下排牙根深、難拔,血液循環較差,加上傷口本來就大,乾槽症發生機率自然高。
乾性齒槽炎多久會好?了解恢復期與注意事項
遇到乾槽症時,最常問的就是:「這樣要痛多久啊?」
其實大部分乾槽症大概會持續7到10天左右,隨著時間推移,症狀會逐漸減輕。只是前幾天真的會讓人吃不下、睡不好,因為那種深層刺痛不像一般的牙痛,是一種難以忽視的疼痛。
乾性齒槽炎的治療與癒合時間
雖然乾槽症聽起來可怕,但其實並不需要動手術治療,通常只要找牙醫做簡單的清潔,把傷口裡的食物殘渣清掉,再敷上止痛敷料,就可以大大緩解疼痛。有些醫生還會開立消炎藥、抗生素或止痛藥,幫助減輕患者的疼痛。
一般來說,大概3到5天後症狀就會開始改善,慢慢讓傷口自行癒合。但如果遲遲沒有好轉,就一定要再回診追蹤。
如何加速傷口復原,避免延誤痊癒
恢復期內最重要的,就是要避免讓傷口再受到刺激,有幾個注意事項很重要:
第一是絕對不能抽菸,因為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,影響傷口癒合、增加併發症風險;
第二是保持口腔清潔但不要太用力漱口,用醫生建議的漱口水溫和沖洗即可;
第三是睡覺時避免側躺壓到拔牙那一邊,讓血液循環更順暢。
牙齒拔除後持續疼痛怎麼辦?「拔智齒一個禮拜還在痛」不容忽視
如何判斷是否為乾性齒槽炎
判斷乾槽症有幾個明顯特徵,像是拔牙後原本疼痛緩解了,結果幾天後又突然劇痛起來,甚至擴散到耳朵或 太陽穴。
嘴巴張開時有種悶悶脹脹的感覺,而且傷口看起來乾乾的、沒有血塊,甚至聞起來有點異味,這些都可能是乾槽症的 相關症狀。
剝牙痛幾耐算正常?何時該回診檢查
一般拔牙後 3 天內 會痛是正常的,接著會慢慢好轉。但如果到了第 5 天、甚至一個禮拜還是痛得睡不著、吃不下,或是痛感更 加劇,那就要提高警覺,這很可能就是乾槽症。建議趕緊回診給醫生檢查一下,不要覺得痛一下沒關係,越早處理就能越快好轉。
如何預防乾槽症?剝牙後 護理細節不可忽略
預防乾槽症其實不難,重點就是拔牙後的24~48小時內要特別小心。醫生會建議拔牙後30分鐘內不要漱口,之後幾天內也不要用吸管、喝熱湯、抽煙,因為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讓血塊掉出來。
日常照護
每天輕輕地用牙刷清潔齒槽空洞的周圍,避免刷到拔牙處,睡前可用溫水或溫和漱口水輕輕漱口,幫助保持清潔但不刺激傷口。
透過 冰敷方式幫助血管收縮、減少腫脹,每次冰敷10分鐘後休息約20分鐘,以避免凍傷。
飲食禁忌
拔牙後幾天,飲食上要避免太硬、太熱、太辣的東西。
建議吃一些溫涼、柔軟的食物,如粥、蒸蛋、豆腐等。避免咀嚼靠近拔牙處,以免刺激傷口再次惡化。
預防勝於治療
與其等到痛起來再處理,不如一開始就乖乖照護傷口,讓癒合順利進行。
預防乾槽症的最佳方式,就是遵守醫生交代的護理指引,牙科手術後 別急著恢復日常飲食與習慣。
總結
乾槽症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遇上,但一旦發生,疼痛程度常讓人受不了。不過好消息是,只要及時就醫 診斷或治療,大多數人都能在一週內改善不適。透過正確的拔牙護理,其實是可以大大降低發生的風險。拔牙後那幾天好好照顧自己,就是避免乾槽症的最好保險。
免責聲明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