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至日 10 : 00am – 20 : 00 pm (公眾假期照常營業)

星期一至日 10 : 00am – 20 : 00 pm (公眾假期照常營業)

牙齦受傷怎麼辦?7個常見原因與修復建議,幫助你避免牙齦流血、發炎

Oct 23, 2025 | 一般牙科

牙齦受傷怎麼辦?7個常見原因與修復建議,幫助你避免牙齦流血、發炎

牙齦受傷多因刷牙太用力、牙線或食物硬物刮傷,也可能因矯正器摩擦或口腔疾病造成,常見症狀有紅腫、流血與疼痛,若未處理易引發感染。

牙齦受傷是怎麼回事?

其實牙齦是口腔裡非常脆弱的一部分,只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出現破皮、紅腫、流血,甚至留下看起來不太美觀的牙肉痕。這些傷口雖然看起來小,但若沒有好好處理,細菌一旦入侵,很容易造成發炎或潰瘍。

什麼情況會造成牙齦刮損?

最常見的就是刷牙用力過猛或用錯牙刷。很多人以為用硬毛刷才刷得乾淨,但這反而容易把牙齦刮破。

還有像牙線用太快、吃東西時咬到硬物、甚至不小心撞到嘴巴,這些看起來日常的小事,都有可能讓牙齦留下傷口。

有牙肉痕代表發炎嗎?

不一定。牙肉上出現白白的痕跡,有時只是表皮受損後的癒合痕跡,但如果伴隨 牙齦紅腫、出血或疼痛,那就很可能是發炎或細菌感染。這時最好請牙醫幫忙檢查一下。

導致牙齦受傷的常見原因

導致牙齦受傷的常見原因

口腔清潔太用力或使用不當

刷牙刷太用力或牙刷刷毛過硬都可能會把牙齦邊緣磨損,造成輕微刮痕,長期下來還可能使牙齦萎縮。

牙線用得太猛、角度不對,或是用牙籤硬插牙縫,都很容易不小心弄傷。如果剛好那段牙肉比較脆弱,甚至可能直接造成牙齦流血,或是留下細菌入侵的缺口。

日常突發狀況

日常飲食像是魚骨、蝦殼、堅果殼這類食物,吃飯時一不小心就可能刺到牙齦,造成小傷口。如果當下沒感覺,後面吃東西時才突然痛起來,那傷口可能已經紅腫或發炎了。

有時不小心跌倒撞到嘴唇或下巴,也可能會導致牙齦撕裂或挫傷。尤其是小朋友或運動選手,受傷機率會更高。

牙齒矯正器具摩擦牙肉

戴牙套、維持器、甚至假牙的人,如果器具設計不合,邊緣可能會反覆摩擦牙齦,讓牙肉表面變得粗糙,甚至出現明顯牙肉痕或潰瘍。

不良口腔習慣

咬指甲、咬筆、啃硬物等習慣,看起來只是小動作,但長期下來很可能對牙齦造成慢性刺激,讓原本健康的牙肉變得敏感脆弱。

口腔疾病問題

當牙菌斑和牙結石在牙齒表面不斷堆積,就會刺激牙齦產生炎症,像是牙周病、牙齦炎、或免疫力下降時出現的口腔潰瘍。這些都可能導致牙齦變得更脆弱,只要一點刺激就容易受傷。

其他疾病因素

像是白血病(血癌)這種全身性疾病,會讓身體產生大量不正常的白血球。這些異常白血球會干擾正常血液功能,導致牙齦無故出血(即使沒刷牙也會流)、鼻腔出血、皮膚出現瘀斑,女性經期也可能量變多等症狀。

血小板低下症則是指血液中幫助凝血的血小板變得太少。一旦血小板太低,就容易出現牙齦流血、皮膚容易瘀青,甚至有可能發生內出血的風險。

牙齦刮損後會有什麼症狀?

牙齦刮損後會有什麼症狀?

牙齦發炎、腫脹或出血

這是最常見的初期反應。只要牙齦組織受損,身體自然會發出警訊,讓你覺得牙齦腫腫的、有悶痛感,或是刷牙時牙膏一混就變紅了。

牙齦疼痛或觸痛

受傷的牙齦摸起來特別敏感,吃東西或刷牙時可能會有明顯刺痛感,就算只是輕碰也可能感覺不舒服。

牙肉表面有刮痕或傷口

有些牙齦刮傷會留下白白或淡紅色的小線條,這就是所謂的「牙肉痕」。通常這些會在幾天內慢慢淡去,但如果痕跡持續,可能代表組織還沒完全修復。

口腔內異味

傷口如果沒有保持乾淨,可能會滋生細菌,導致口臭。這種味道通常跟一般吃完東西的口氣不同,有點像腐敗味。

吃熱或辣的食物會有刺激感

牙齦破皮後,遇到熱湯、辣醬、醋等刺激性食物,就會有一種刺刺的痛感,甚至有些人連喝溫水都覺得燒灼不適。

咬合或說話時覺得不舒服

嚴重的牙齦受傷會讓你在咀嚼、說話或移動舌頭時,感到牽扯感或局部不適,尤其傷口靠近牙縫或嘴角更明顯。

牙齦受傷怎麼辦?3步驟緊急處理

牙齦受傷緊急處理

立即用清水或淡鹽水輕柔漱口

受傷後第一步應該是清潔口腔。可以用溫水或淡鹽水(約 250ml 水+半茶匙鹽)漱口,可以清除殘留的血漬、食物碎屑,避免細菌滋生。但要注意漱口時動作要輕柔,避免刺激傷口加劇出血。

以乾淨紗布壓住傷口止血

若牙齦有持續性出血,可準備一小塊乾淨紗布,輕壓在出血處約10分鐘,有助於加速止血。如果手邊沒有紗布,也可以用乾淨紙巾代替。

冰敷面頰或唇部外側

在牙齦傷口的外側臉頰或嘴唇區域冰敷10至15分鐘,可以幫助收縮血管、減輕腫脹與疼痛。需要的話也可搭配消炎止痛藥(如布洛芬),以減輕痛楚。

切勿將冰塊直接放進口腔或接觸傷口本身,以免刺激太強或造成組織凍傷。

牙齦受傷的治療方法及護理建議

牙齦受傷的治療方法及護理建議

選對牙刷、牙線

受傷期間建議使用軟毛牙刷,用輕柔的手勢正確刷牙,避免直接刷到傷口。如果要使用牙線,動作要慢而穩,避免拉扯太快讓傷口更嚴重。

飲食注意

避免吃太熱、太辣或太硬的食物。多喝水、攝取維生素C,像是奇異果、柳橙、紅椒這些天然食材都有助傷口癒合。

口腔清潔

保持牙齦乾淨是重點。可以每天用淡鹽水漱口2~3次,幫助消毒傷口。如果傷口看起來白白的、有腫脹或滲液就不要拖,馬上看牙醫處理。

常見問題

牙齦受傷恢復要多久?

大多數輕微的牙齦損傷,大約3到7天內就會自然癒合。但如果傷口較大、反覆摩擦,或是免疫力較差的人,可能需要1到2週才會完全好。

牙齦問題會留下後遺症嗎?

若 發現牙齦有持續發炎或反覆受傷的情況,有可能造成牙齦萎縮、牙肉痕永久存在,甚至影響牙齒穩定度。所以出現警訊務必及早治療勿拖延!

如何預防牙齦受傷?

如果平常有運動習慣的話,戴護齒器能有效防止牙齒撞擊。若是配戴矯正器具,一定要請牙醫調整好邊緣,確保不會長期磨擦牙肉。養成定期讓牙醫檢查牙齒與洗牙的習慣,是維持口腔衛生最根本的方法!

總結

牙齦受傷看似小事,但其實背後可能反映出你的刷牙習慣、飲食方式,甚至口腔健康整體狀況。如果真的不小心受傷也不用太慌,只要處理得當,傷口通常都能順利癒合。從日常做起,好好保護牙齦健康、注意清潔與定期檢查,就能有效降低受傷風險!

免責聲明

本文僅為提供資訊之用,不包含任何邀約或招攬目的。病人應該依據自己的情況尋找專業的牙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服務,建議直接聯絡相關診所。請自行小心選擇合適的牙科服務和診所。

彤心牙科診所

Blog

牙科資訊